欧洲艺术协会 |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 首页
- 新闻
- 头条
- 欧洲艺术协会 |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1日
阅读数:613298 /
总书记曾说,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但是讲不好中国故事,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为什么这三句话重要?因为它说明故事驱动一个国家。
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是讲故事,但是怎么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海交通大学近日邀请了一众“讲故事高手”来支招——中国“公共外交”理念的首倡者赵启正教授、“全球人文”概念的首创者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教授、“人文外交”理念的践行者作家贝拉做客学术活动演讲厅。欧洲艺术协会介入进行了采访。
“比较文学与公共外交对话”圆桌讨论现场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使传统的新闻媒体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公共空间的扩大使得公共外交这个话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公共外交已成为我国整体外交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和新媒介手段的层出不穷,公共外交在各国外交战略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向外讲好中国的鲜活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应该是每一位中国人文学者的抱负和使命。王宁院士在海内外比较文学领域堪称领军人物;赵启正老师更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外交家与哲学家。罗伯特•库恩曾多次赞赏他为极具智慧的学者型领导人,非常期待与他们的思想碰撞,向世界讲好上海故事。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
赵启正在“公共外交与比较文学”演讲主题中表示,今日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然而,世界上对中国的发展怀有疑虑的国家和人群不仅依然存在,而且经常由于舆论的误导而表现出相当强烈的敌意。中国的发展仍然需要冷静地面对疑虑和化解敌意,妥善地应对由于无知和偏见造成的歪曲和攻击。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公共外交”引导国际舆论界正确认识中国。公共外交是向世界说明中国,说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政策回答外国人的不解之处。如何做好公共外交是一门严肃的学问,我们要用心跨越文化障碍,需要表达方式的国际化和艺术性,也就是“中国立场,国际表达”,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真实地对外表达自己,用国际上能理解的方式。同时还应做到在世界舆论战略中熟悉西方媒体的游戏规则,加强国际交往中的话语力。中国已经进入公共外交时代,但相比于政府外交,我国的公共外交处在起步阶段,其发展潜力更大、空间更广。希望高校做好跨文化培养,有更多的年青人、知识分子加入到公共外交的领域,用言行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院士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人文学者不仅要在国际中国研究领域内掌握话语权,同时也要在一些具有普适意义的基本理论话题的研究方面争得最起码的话语权,这应是我们中国人文学者的抱负和使命。”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表示,“人文学者的作用就是通过人文交流来实现一种“人文外交”,甚至可以直接服务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通过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一些原先并不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外国学者,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一些国际上的学术或公共媒体上发声。”
人文外交践行者、旅加作家贝拉
旅加作家贝拉就是以人文之力推动西方加深对中国认识的一个良好示范。在贝拉看来,公共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众,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有影响的作家艺术家学者可以借助各自的领域走上国际舞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她愿意站在世界主义的高度,以“故事外交”文化使者的身份,向世界传递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贝拉长期关注“犹太人在上海”,并进行大量文学创作与研究,她表示,她更愿意以“故事外交”文化使者的身份,向世界传递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示中国人道主义精神是其文学创作的意义,譬如《幸存者之歌》这本书,向世界叙述了抗战期间上海人民接纳深受纳粹迫害,无家可归的犹太人的故事。把上海的海纳百川,包容与博爱通过文学的方式展现出来,向世界传递了二战时期上海人民的一种大爱。文学与外交在人道主义精神方面有着更多的契合点,要做到美美与共,文学创作富有极大的使命,所要做的不仅是文学本身,而是架起一座跨越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赵启正(中)同欧洲艺术协会执行主席吴爱雯(右一)和作家贝拉(左一)交谈中
三位演讲者在发言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比较文学的重要作用:除了学术研究外,还可以促进不同民族/国别的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公共外交”的作用。在彭青龙教授的主持下,三位演讲者分别从自己的独特角度进行了对话,他们的精彩发言和对话不时赢得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在现场提问与互动环节,三位演讲者一一回应了听众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王宁院长和党委书记齐红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出席活动并致辞,并向赵启正教授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主持仪式。
参与活动的外交事务专家、当代作家等嘉宾在演讲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比较文学的重要作用,他们均表示,比较文学除了学术研究外,还可以促进不同民族、国别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演讲嘉宾
赵启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曾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上海市副市长兼浦东新区管委会的首任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公共外交”理念的首倡者,主要著作包括《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向世界说明中国(续编)-赵启正的沟通艺术》、《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对话》(与路易•帕罗博士合著)、《浦东逻辑-浦东开发和经济全球化》、《浦东奇迹》、《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让世界对话》、《对话:中国模式》(与世界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先生及夫人多丽丝女士合著)、《交流,使人生更美好——赵启正、吴建民对话录》、《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等,有些被译成英、西班牙、德、俄、日、韩等文出版。
王宁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全球人文”概念的首创者,出版中文著作20余部,英文著作3部,近五年的代表性著作《多元共生的时代》、《后现代主义之后》、《后理论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当代中国外国文学批评史》等。此外还在数十种中文刊物上发表论文450余篇,在30多种英文国际刊物上发表英文论文150多篇,收录SSCI或A&HCI数据库论文10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和专著译成法文、德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日文、韩文等。
沈镭(贝拉) 当代浪漫主义作家,已出版《魔咒钢琴》、《幸存者之歌》、《伤感的卡萨布兰卡》等十多部著作。多年来贝拉专注“犹太人在上海”文学创作与研究。美国首席汉学家葛浩文是贝拉作品英译者。以《钢琴师》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的英国剧作家罗纳德•哈伍德的遗作《魔咒钢琴》是根据贝拉同名小说改编——被称为《钢琴师》姊妹篇。贝拉《幸存者之歌》是以电影《飞越疯人院》等八次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好莱坞制片人迈克•麦德沃父母二战时期在上海经历为蓝本而创作,被称为上海版《乱世佳人》。贝拉作品以爱与信仰为内核,以刻画人类共通情感与命运去展现故乡人道主义精神,推行“人文外交”,向世界讲述上海故事。贝拉曾在犹太钢琴王子亚龙•科尔伯格音乐会上独奏钢琴曲《梁祝》,也曾在上海音乐厅举办钢琴朗诵会。